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要求,我校于2025年5月6日至12日开展“劳动周”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主题活动。本次系列活动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主题观影、“新时代劳动精神大家谈”主题班会、深入宿舍区域的劳动实践、“致敬最美劳动者”主题视频征集活动、“挖掘劳动之美”劳动成果展示活动五大板块为主,组织全校2000余名学生参与沉浸式劳动教育,在躬身实践中厚植劳动情怀、锤炼意志品质。
校园劳动实践:在细节处培育责任意识
艺术传媒学院本次“劳动周”活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主题班会、手工技能比赛、宿舍卫生评比、校内外志愿活动等。通过优秀宿舍评比,清晰传达劳动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知道参与宿舍劳动实践不仅是为了维护宿舍的整洁和舒适,更是培养个人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清洁工具、如何修剪草坪等实用技能,并激发了学生的奉献精神,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同学在参与卫生清洁时感慨:“平时总觉得保洁工作很简单,自己拿起抹布才发现,擦拭窗台缝隙、清理瓷砖污渍都需要耐心和技巧,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
智能工程与未来学院辅导员立足专业特色、发挥个人专长,以“一师一策”模式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形成全员参与、多维联动的育人格局。
胡书记打造“创意劳动工坊”,带领学生开展3D打印模型制作、智能机器人组装等项目,通过“设计—制作—迭代”全流程实践,让学生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成就感,并举办劳动成果展览。
郭琳老师面向智能制造专业学生,策划《超级工程》主题观影活动,通过影片中“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等案例,引导学生探讨“科技报国与劳动创新”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设计“智能生产线优化”实践方案,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李艺老师联合学院实训室,组织学生参与“智慧教室运维”实践,指导学生运用物联网技术优化教室设备管理系统,完成故障排查、系统升级等实操任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校园的劳动成果。
志愿服务:践行为民服务初心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开展“为群众办实事”计算机义诊活动,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联合塔内计算机协会学生骨干组成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免费计算机软硬件检修、系统优化、病毒查杀、数据恢复等服务。活动现场,师生们带着电脑、手机等设备有序排队咨询。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服务群众200人次,维修设备100台,解决实际问题100项,切实做到“小事不轻视、难事不推诿”。
带队老师李书记表示:“让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既能检验专业所学,更能在服务他人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这正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
专业劳动体验:在实践中深化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服务师生。健康学院充分发挥运动康复、预防医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特色优势,精心选拔了由多名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健康先锋”志愿服务队,在校园人流密集的图书馆设立服务点,并走进学校各个办公室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青春践行,健康同行”健康服务进基层活动。
成效显著,广受赞誉:活动累计服务师生超过200人次。师生们对“足不出校”就能享受到专业、便捷的健康服务赞不绝口,特别是急救技能和实用保健操的学习,被认为“非常及时、非常有用”。这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实践练兵,更是一次生动的社会责任教育和职业价值体验,深化了同学们“用所学服务社会”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学生处副处长周子乙总结讲话中强调:“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要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的习惯。学校将以‘劳动周’为契机,构建‘课程+实践+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此次“劳动周”活动是我校推进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在汗水中感悟劳动之美,在奉献中体会劳动之责,在创造中领略劳动之智。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开云官方网站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品牌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