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 年粤港澳青年湾区故事征文活动暨第八届广东省大学生写作大赛结果揭晓,我校在赛事中表现亮眼,一举斩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项。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谢颖、贾倩两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脱颖而出,揽获3项二等奖。两位教师与校内其他19位教师获评 “优秀指导教师” 称号,学校因赛事组织工作成效显著,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此次赛事,与学校通识教育中心紧密协作,从赛事动员、学生指导到作品打磨全程深度参与。谢颖、贾倩两位思政课专任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文化传承创新有机结合:贾倩老师指导的学生陈玉婷的作品《人格选修课》以思辨笔触探讨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学生周汝莉的作品《梧桐守望,百年回响—与孙中山先生的跨时空对话》通过历史对话勾勒大湾区文化根脉;谢颖老师指导的学生张恩褀的作品《松风古韵》以岭南传统文化为底色,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这些作品既紧扣赛事“讲好湾区故事”的主题,又通过思政视角赋予文学创作更深层的精神内涵,彰显了思政教师在文化育人中的独特价值。
以赛促教、以文化人:思政课堂的实践延伸与创新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谢颖、贾倩两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搭建 “理论学习 — 实践创作 — 价值升华” 的育人链条:《梧桐守望,百年回响》以孙中山先生的精神遗产为切入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湾区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化家国情怀;《松风古韵》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推动学生在跨地域文化叙事中增强文化认同。这种“以赛促教”的模式,打破了课堂边界,让思政教育从理论讲台延伸至文化创作实践,实现了“大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创新落地,充分体现了思政教师“从课堂到赛场”的育人坚守。
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粤港澳青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印证了思政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中的核心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 “思政引领、文化赋能”的育人路径,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文稿:王素芳
校对:陈纯虹
初审:朱丽洁
终审:李明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开云官方网站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品牌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