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副教授,注册监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装配式建筑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荣获2023-2024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2022-2023年度“优秀教师”与“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称号,主持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科研方面,围绕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职业本科课程改革等主题,主持和参与省市级及校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涵盖SCI、中文核心与武大核心期刊。代表性成果发表于《Sustainability》《建筑经济》《煤化工》等期刊。在教学方面,主讲《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法规》等核心课程,推动“成果导向”“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主编出版《建筑工程法规知识与实训指导》教材。主持的《基于成果导向的职业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获2022年度广东省民办教育典型案例二等奖。在人才培养方面,2025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指导学生荣获“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赛项一等奖,“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二等奖。
刘小换,中共党员,毕业于广州大学,工学硕士,讲师,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专业骨干教师,于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在广州大学大学访学,现担任建筑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职务。主持及承担校级、地市级、省级教科研项目4项,其中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青年课题、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课题各1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十余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曾先后三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24届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技能竞赛获二等奖2项。
王微微,博士,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双师型教师。佛山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专家。研究方向主要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绿色及高性能建筑材料等方面。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创新科研团队项目“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创新科研团队”(2024KCXTD068)、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火灾后十字形加劲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研究”(2023KTSCX218)、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品茗-开云官方网站双创/实训基地建设”(220800641101034)。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薄壁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抗火性能与设计研究(51208246)、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项“带加劲肋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LJYL033)”、“强震下高层建筑结构多模态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YTJT20230367)。先后在《Structures》、《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建筑结构学报》、《火灾科学》、《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与北大核心20余篇。专利授权1项,软著授权2项。获得校优秀教师、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胡先国,毕业于江西科技学院,本科,高级工程师,一线施工工作20余年,高校任教18年,先后担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及承担校级教科研项目1项,申报1项省级质量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先后指导大学生参加省园艺赛获2等奖、3等奖,砌筑和钢筋下料与绑扎1等奖,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三十余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出版教材3部,参编出版教材6部。曾先后获得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三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周立霞,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副教授,担任专任教师。曾参编两部教材;曾参与多项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及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也曾参与发明一项专利。本人热心教学工作,敬业爱岗,严谨治学,能熟练运用雨课堂或学习通进行授课。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曾经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课题及生产服务工作,较好的解决了西北地区土木工程材料的相关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次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并发表了相关论文。